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

美濃早期渡河運輸 「騎竹筒泅水」


【曾宏智 高雄美濃】

在台灣光復初期,住在荖濃溪岸旁的美濃居民,為了撿拾對岸的柴火以及運輸農產品販賣,會利用一只長約4公尺的大竹筒泅水渡岸,隨著時代變遷,這項獨門技藝也漸漸失傳,25日在美濃獅山水圳,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「騎竹筒泅水」比賽,一群超過70歲的老阿伯發揮水中實力,像是努力要把過去的記憶找回來。

一群超過70歲的阿公級游泳選手,帶著斗笠跨上竹筒奮力向前游去,這種超過一甲子的騎竹筒泅水技能,今天在美濃鎮獅山大圳重現,對於這群老選手表示,騎竹筒泅水最要緊的,是要緊緊抓牢。

參加選手 楊超董:「不要把竹筒丟掉,再怎麼大的水都沒有關係,水大也沒關係,竹筒抱住就保持你的生命,如果有碰到大水覆蓋被拖下水時,就下來抱住竹筒,人就不會被水拖下去。」

過去台灣光復初期,荖濃溪沿岸的居民都會用竹筒當作渡河的交通工具,因而發展出「騎竹筒泅水」的技術,一支長4公尺直徑15公分的大竹筒,還可以用來撿拾荖濃溪裡的漂流木和運送農產品販賣。

參加選手 曾永森:「發生大洪水時才有柴火可以撿,就這樣遊泳過去,衣服盤在頭頂上,沒有穿上衣,穿過大河到對面撿柴火、運農產品,像是番薯可以運到4、500斤,把它當成運輸工具。」

雖然只是100公尺的水道,參賽者直說不容易,有阿公因為體力不支,還得出動救生艇搭救,也有人因為水位太低,只能任由載浮載沉,這一場騎竹筒泅水的活動,也讓現代的年輕人體驗了客家老前輩的生活智慧。

文章來源: 客家電視

推薦網站: 裝璜, 徵信, 徵信社, 徵信公司, 徵信服務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