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月11日 星期二

印刷-監獄爆滿的省思


就在五都選舉的前一天,筆者有幸在台北監獄的協助下,帶領本系學生參訪北監,原本預期學生的參與不會太熱烈,但在對監獄充滿好奇,以及阿扁將入北監服刑的效應下,學生報名人數出奇踴躍,在參訪名額有限下,最後不得不以抽籤方式來決定。而藉由此次參訪,也讓筆者與學生看到現代監獄的面貌。
印刷




北監雖名為台北監獄,但現址卻不在台北,而在桃園龜山,其原址在台北市金山南路的中華電信營業處,興建於1895年,後在1950年代,由於都市發展及為推行現代獄政之故,即從原址搬至當時較為空曠的龜山,目前原址僅保留約百公尺的圍牆遺跡。

由於一般人對於監獄的印象,總與電影或電視的所謂黑牢形象相連結,而認為監獄中充滿著黑暗,而對於獄所管理員,即一般所謂獄卒的印象,必定是粗暴且滿臉橫肉者。惟進入北監,在門口熱烈迎接者,要不是表明其身份為副典獄長與主任秘書,實難與所謂獄卒形象相連接,而典獄長更帶有幾分書卷氣。而在進入監獄參觀時,要不是通過金屬探測器,實難想像這是一間監獄,反更像是一間學校,也無怪乎,裡面不稱受刑人,而以所謂同學稱呼。

為了使受刑人再社會化,北監內除了開設有宏德補校,以為升高中、大學的課業輔導外,更有空中大學的開設,而得以直接完成大學學業。此外,為了使受刑人有一技之長,其內除有傳統的木工、印刷、鐵工廠與中、西廚藝班等的開設外,更有藝術,如畫畫、燒陶等創作班,而其中的3D紙雕創作,更讓所有學生讚嘆不已。所有學生不僅可以親眼看到,甚至吃到受刑人實際的作業成果,且這些成品也接受各界訂購,以來達成自給自足的目的。凡此種種,不僅讓學生眼睛為之一亮,也打破了監獄的封閉與神秘感。

雖然台北監獄的管理已屬現代化,但從參訪過程中,仍不免為台灣未來的獄政管理感到憂心。因目前北監收容人數超過四千人,已遠超過法務部所核定的2705人,其超收率已破50,所以一間舍房幾乎都得睡上20人,不僅帶來衛生的問題,同時,在如此擁擠的空間,若再加以管理員人力不足,很容易因一小摩擦,而造成大騷動,而帶來獄政管理的壓力。

此外,為因應2006年7月1日的刑法修正,性侵害犯在服刑期間必須為身心治療,所以目前北監亦設有針對性侵害犯的輔導班,惟目前仍著重在心理輔導,並無特別設置的處所為身心治療,但依據刑法91條之1第1項第1款,關於性侵害犯在服刑期滿前,在接受輔導或治療後,經鑑定、評估,認有再犯之危險者,於出獄後,就必須進入醫療處所為強制治療,直至再危險降低為止。所以在北監僅有一處桃園精神病分監,並無特設性侵害犯的矯治處所下,是否真能達到矯治的效果,恐待觀察。而與此相類似的問題是,在2006年7月1日,我國引入美國的三振法案,刑期不僅加重,且重罪三犯者不得假釋,則表示我國的老年受刑人必然增加,甚至老死於監獄,則在無專門醫院下,如何面對這些醫療照護問題,而在尋求設立專門醫院的地點,必然遭到當地居民反對下,必然造成監獄管理上的隱憂。

不願付出監獄管理的成本,必造成再犯率的提高,社會治安的惡化,如此的社會成本,絕非一般大眾所欲見到的後果。

●NOWnews「今日論壇」徵稿區→http://www.nownews.com/write/

●來稿或參與討論的文章也可寄至public@nownews.com

(●作者吳景欽,博士,真理大學財經法律系助理教授。本文為NOWnews.com網友提供,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。版權為作者所有,請勿隨意轉載。)

文章來源: NOWnews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